欢迎来到云南士恒教育基金会
  • 99公益日 | 士恒、上海真爱梦想慈善基金会邀你为云南山区教育奉献爱心    2017-09-06
  • 士恒动态  |  加入我们  |  
    独家 | 陈壁生:《孝经》的政治哲学(下)


    06.

    重新回到经学

     

    上面所讲的内容,主要是汉唐时期的经学注疏中比较重视的内容,到了宋明的注疏,这些内容就不太重要了。那么,《孝经》的历史是怎么样演变过来的呢?大体上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区分,在汉唐经学中,相对比较强调《孝经》的政治性,最典型的注解是郑玄的《孝经注》和皇侃的《孝经义疏》;到了宋明的时候开始比较重视《孝经》的道德性,最典型的注解是朱熹的《孝经刊误》和董鼎的《孝经大义》。到了清朝时候,提倡回到汉学,比较著名《孝经》注本的是皮锡瑞的《孝经郑注疏》。


    近几年来,经学研究越来越受重视,这是对中国学术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辛亥革命之后,经学科废除,经学没有进入正规的教育的体系之中,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导致了经学研究传统的中断。从政治上说,晚清开始的政治革命,发展成为后来的社会革命,一直到不断革命,革命成为主流,经学越来越成为反动思想。从学术的角度看,1912年废除经学科之后,很多研究文学、历史、哲学的人都还有一定的经学功底。但是到了二十、三十年代之后,那些从海外留学回来的现代知识分子带来了新的学风,推动了中国现代学术的转型。在这个转型之后,中国传统的学问就丢掉了。一直到今天,经学都是冷僻而艰难的学问。


    我们可以仔细想想我们现代学科中的研究与传统学问的距离。现代文史哲几个学科仿佛都要读一些经典,但事实上,许多学科读出来的经典,结果是摧毁经典精神。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中文系都得读《诗经》,但是在这个学科之中读到的《诗经》是什么呢?《诗经》的第一首是《关雎》,在文学视野中,这是一首爱情诗。但是你稍微从传统的角度想想,孔子当年删《诗》,就把《关雎篇》放在第一篇,孔子删《诗》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工程,第一件事情就是教你谈恋爱,讲一个男的如何追求一个女的,而且已经苦恼到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的地步了,那孔子不是跟现代人一样猥琐了?你如果看去看三家诗或者毛诗郑笺,那里面说的东西,可能不符合你的感情和阅读经验,但是你如果还有点道德感的话,你会发现那些东西是正大光明的。再举一个例子,在历史系读《左传》,都在读什么呢?我们拿一本《左传正义》,你会发现一开始是经文,然后是杜预的注,然后是疏,接着是传文,然后就是杜预的注,然后又是疏。如果从历史的角度读,主体是《左传》的传文,如果不理解字词,可以看传注,偶尔看注疏——说白了,其实读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就行了。但从经学的角度,最重要的内容恰恰相反,传文,尤其是故事,是最不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经及其注疏,传及其注疏只是起到证明的作用。


    从《左传》和《诗经》的例子就可以看出,虽然在文学系和历史系研究的这两本书,好像也是“经学”,但是其实跟经学一点关系都没有。可以说,我们今天的文史哲三个学科都研究一部分的经书,但是研究的这些经书,都和经学没有一点的关系。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以及当代人对中国学问的理解不断深入,许多学者都发现,离开了经学的中国学术研究,经常都是在说浮游的话,很多都是无根之谈。如果经学对现在的学术建构有什么意义的话,我认为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它帮助我们深层次地认识中国传统,更深层次地认识中国的文明,认识经典是如何塑造这个文明体的。


    另外,经学研究还有一层对现实的意义。我们举一个例子,现在有许多学者开始重视康有为,像之前来云南讲学的干春松老师,他就是康有为研究的专家。现在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重视康有为呢?因为康有为处在晚清民国之间,他经历过两个时代,我们今天经历的很多问题,康有为都关注过,而且都给出过很好的回应,这些回应对我们而言只有参考价值,例如中国的制度到底是民主共和好还是君主立宪制好等等,康有为的思考打开了许多新的思路。比如说经学在现代社会要如何表现,像《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等等,也留下了很有价值的思考。但是我们现在学术体制里面,讲到现代儒学,大多把现代儒学追溯到熊十力,其实熊十力比康有为晚了一代,而且从儒家的角度来说,康有为所关注的问题,比熊十力广很多。但是,在过去数十年的时间中,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左派对康有为的解释,简单地把康有为看作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理论家,这完全没办法解释康有为那些有意义的东西,右派又只重视早期康有为引进西方的宪政民主的内容,对康有为的复杂性估计不足。我们今天许多人回到康有为,事实上是通过在康有为,重新看待中国过去的一百年来的思想与政治。


    今天我们可以说,要重新认识中国,进一步发展中国学术,回到经学,乃是中国学术发展必不可少的步骤,如果没有一批做学问的人在接下来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里潜下心来,一字一句地读经典,一点一点地把经典的微言大义都发掘出来的话,我觉得中国的学问就很难有真正的发展,很难回应中国遭遇西方以来的文明变局的。如果从我们这一代人开始做这个事情,我相信不用太久,我们对中国文明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对中国未来道路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或者说看得更远。

     

    本文为陈壁生教授应士恒基金会之邀请,赴昆明举办“士恒精品讲座”《<孝经>的政治哲学》录音整理稿。


     

    陈壁生,1979年出生,广东潮阳人,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经学与中国哲学,著有《经学、制度与生活》(2010年)、《经学的瓦解》(2014年)、《孝经学史》(2015年)等,联合主编“经学研究”辑刊。

     

     

    《孝经学史》,正文凡八章,论述先秦至晚清《孝经》学的发展历程,不但展示了《孝经》今古文文本之流变,孝经学波澜壮阔的研究史、经世致用史,还就孝经学史中的关键和重大问题作出了论断。尤其是对汉、宋学背景下孝经学不同前提预设的阐发,具有深度的思想史视界,启人深思。该书的另一特点是,征引大量《孝经》注疏,从注疏文献中辨章各家《孝经》研究之异同,论证稳健可靠。


    《孝经学史》不同于一般的学术史和文献史,这是一部真正从经学意义上研究《孝经》的经学史著作,充分展现了《孝经》义理在历史上的演进过程,其出版无可置疑地将推动《孝经》以及孝经学的深入研究。

     

     
     

     

      
    添加我们的微信账号
    shihengjijinhui
    云南士恒教育基金会
      电话: 0871--63189123转8952  传真: 0871-63189136
      官网:www.shiheng.org  邮箱:yunnanshiheng@sina.com  地址:昆明市红塔东路669号
    版权所有:云南士恒教育基金会   滇ICP备150050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