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云南士恒教育基金会
  • 99公益日 | 士恒、上海真爱梦想慈善基金会邀你为云南山区教育奉献爱心    2017-09-06
  • 士恒动态  |  加入我们  |  
    杨立华:什么样的人会幸福?

     

     

     

    首先祝贺云南师范大学儒行社的成立。刚才四位社长站在这儿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有的时候人的一个小小的愿望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一个小小的心念然后变成一段坚持,然后一段坚持变成一些人的坚持,然后一条路就走出来了,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的全国高校中第四家儒行社的成立,让我们这个青春儒家的道路,让我们这个实践儒家的道路能够真正走下去,尤其是在云南师范大学这样一个有着历史积淀的学校。我们这个学校坐落在当年西南联大的校址上,这个学校的底蕴当中积累着西南联大的精神,刚才我看到校训“刚毅坚卓”这四个字的时候,我当时非常非常的震撼,我觉得比我们北大的校训还生动。我一直觉得我们北大的这个校训,这是我们多年很羞愧的,好像这么有悠久历史的学校还没有一个好的校训,但你们有,我觉得“刚毅坚卓”这四个字真的是讲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当然其实也更加讲出了中国文化的,或者是儒家文化的精神。如果我们理解儒家的精神气质的话,我们首先第一点一定要注意儒家的气质里面的刚毅正大,这种刚毅正大的精神灌注在儒家精神的所有的环节当中,是一切的基础。刚毅坚卓,我们在《论语》中是可以找的到的,这四个字我们当然找不到,但是我们知道《论语》当中有一句话叫做刚毅木讷,“刚毅”这个词在这儿;如果你去读《周易》,《周易》作为儒家的核心经典,它最重要的精神是“刚中”二字,整部《周易》都在倡导刚中之徳。我曾经对《周易》有过一个总结,说《周易》的这个精神气质里面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把它总结为十二个字,都和“刚”字有关——我说,唯“刚者能行”,只有真正的刚者能够有所为,这就是唯“刚者能行”;唯“刚者能止”,也只有真正的刚者才能有所不为;最后一句话唯“刚者能容”,《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里面,最包容性的爻都是刚爻,都是阳爻。所以(这就是)这个“刚”的重要性。云南师范大学儒行社的成立,可以把它视为刚毅坚卓精神的又一次凝聚,又一次现形,又一次思想的具象化。这种刚毅坚卓的精神在我们云南师范大学这所学校里具象化为我们的儒行社。那么这样的精神在我们未来的这个社团的实现儒家的道路上可以走的更远。

     

    北大儒行社,以及我们整个儒行社的口号,我自己一直在讲,我说我们是青春的儒家,实践的儒家,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学问、思想、抽象的概念上的儒家,当然它也同时意味着一种活生生的、一种鲜活的儒家,而不是遗老遗少式的儒家。这个是一点感想,也算是一点希望吧。那么讲到这个地方呢,我们讲到青春的儒家,我们从青春的儒家讲起。我为什么讲青春的儒家,这几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好像一步一步走到令我焦虑的地步,我现在越来越焦虑,尤其是去年9月份,习总书记3次讲到中国传统文化、讲到儒家,很让我兴奋,但我也很焦虑。我们今天可以看到,传统文化当中,或者说是儒学的传播当中有非常多我认为非常不健康的东西。所以今天,我简单说两句,我不希望我们的儒行社走这样的路:第一条路,反智主义的儒家,或者反智主义的传统文化。我们今天传统文化的宣扬当中,有一股非常强烈的反智主义的态度,如此深刻的活动竟然变成“反智”这么一个东西,这是非常非常糟糕的。例如这个——你们可能小,你们不了解——这个传统文化会转变成什么样的儒家呢?转变成什么样的儒学呢?比如转变成辟谷式的国学,很多人好几天不吃饭,我身边有好几个人和我讲说,我刚辟完谷,三个礼拜没吃饭,看着他,我很惊讶,跟我所有的科学常识都相违背。我说,那你练什么功夫呢?你总得练点什么功夫吧?当然我们这个时代营养过剩,我们这个时代普遍的问题是都吃的太多,所以都违背了孔子在《论语·乡党篇》里讲到的“不多食”的原则,孔子这个“不多食”的原则我是多年来一直贯彻的。那营养过剩的情况下,你少吃几天没关系,我估计你生扛三个礼拜也行,一身肥肉够你消耗的。我问你练什么功夫呢?他说,什么功夫也不练,我就听我们老师讲课,我们老师用声音把能量传给我们。(笑)他们老师已经八年没有吃饭了。当时我听了非常感动,我说,老天啊,我们这个国家粮食问题得到解决了,以后我们不吃就完了。(笑)所以我们在讲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第一点,我们首先要反对这种“反智主义”的传统文化倾向,这个倾向非常非常要不得。这是第一点,我们儒行社不能走成这个样子。另外我们不能走成“复古主义”的儒家。我为什么讲青春的儒家,所谓的青春的儒家就是活在当下的儒家,活在今天这个世界里的儒家,这个儒家不是需要我们去拯救的,有很多人总是在说我们要去拯救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都需要你去拯救了,我们还要它干嘛。传统文化之所以是应该存在的,是因为它到今天为止,它的那种深刻的智慧,那种伟大的精神到今天仍然是活生生的。它可以灌注在我们身上,给我们以力量,而不是说需要我们去拯救它。所以我们要特别回避这两种思想。所以我说是青春的儒家,那么青春的儒家就是跟现在的生活结合在一块的儒家,直面现代生活的儒家,而不是回避现代生活的儒家。这个儒家不是说,或者说,传统文化不是说,穿着长袍马褂,用着反公元纪年,我们现在有些遗老遗少的儒家每一年都算孔历,按照孔子诞辰那天算孔历。那几个天天倡导孔历的儒家,我也都认识,我就嘲讽他们,我说你要这么算的话,我们今天算是共和65年,你怎么能用孔历2000多少年,那你不还是用的公元纪年吗?你还不是模仿的人家基督教的思维方式吗?你在干什么呢?所以这一类的东西非常不倡导。


     

    回到我们这个地方来,回到我们的主题上来。那么要想让我们的儒家思想真正的直面我们今天的这样一个现代性的世界,我们首先要对现代性的世界有一个了解,所以今天晚上的讲座的内容我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我给大家来讲,哲学上我们怎么理解“现代性”,“现代”的哲学实质是什么,我们每天都在讲现代,那么什么是现代,现代的哲学基础是什么,它的根本的哲学问题是什么,这个是我们首先要讲的。你如果不了解这个,你的所有的思考,你都不知道意义在哪儿。那么儒家的意义到底在哪儿?对吧。这个是第一点。第二个部分呢,我当然会讲到儒家精神,我会讲到儒家精神里我认为最核心的部分。我们看一看儒家精神里最核心的部分对于我们今天的世界,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对于引导我们如何面对我们今天的现代性生活它有什么样的意义。那么这两个部分就构成我们今天晚上讲座的内容。

     

    首先我们先进入第一个部分,现代性的基础。我们首先来看这个问题,什么叫做“现代”?现代这个词在我们的语言当中不断的出现,几乎在我们的语言当中每一天都出场。那么到底什么叫“现代”呢?每一次我们在说到“现代”这个词的时候,我们在传达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一种什么样的理解,一种什么样的含义呢?这个是我们首先要理解的。那么要想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回到“现代”这个词本身来。在日常语言中,“现代”我们有两种用法。大家稍微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现代”这个词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呢,“现代”这个词显然它和时间、和时代有关,基于这个层面,现代这个词基本上相当于“古今”这个概念当中的“今”这个概念,没什么了不起的,“现代”这个词不过是“古今”这个概念当中的“今”这个概念,那哪个时代没有这个时代的“今”这个问题呢?都有。只有我们这个时代把“现代”这个词强调到了这种程度,把我们正在身处其中的、正在展开的这个时代强调到这个程度,因此我们知道“现代”这个词一定不仅仅是这个含义。它一定有别的含义。那么在日常语言中,你再认真体会一下,你会发现,现代这个词在日常语言中有一个更重要的用法,这个用法就是“现代”这个词里面包含了清晰的价值判断,也就是说我们用“现代”这个词来强调一种价值判断,当我们说一个东西现代,往往就意味着我们在强调说这个东西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这个东西是进步的。当我们说这个东西不现代的时候,我们往往是说这个东西是违背时代潮流的,这个东西是落后的。那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现代”这个词可以被用作价值判断?为什么这个词当中包含着一种如此明显的价值取向?那么这种价值取向根源于什么?我在这儿不做过多的分析。我直接把我的思考的结论给大家。现在这个词的价值,它背后潜台词当中体现出来的这种清晰的价值取向,它根源于这个词背后的深刻的断裂意识,这种断裂它强调的不是别的,它强调的是我们生活在人类空前的高度之上,其实每一次我们在强调“现代”这个词的时候,我们都在强调我们的某种现代人的优越感,甚至可以说是某种现代性的傲慢,我们不断地通过这个词来强调说我们生活在人类空前的高度之上,我们生活在人类前所未有的文明里,我们是新的人类,我们还会在不断的新下去,我们的生活在本质上已经和传统时代的人不一样了,这是我们不断的通过“现代”这个词强调起来的东西,这种断裂的意识是“现代”这个词能够用来做价值判断的基础。但是你稍微想一下,如果从传统到现代,从古代到今天,如果中间没有这样一个断裂的话,那么你凭什么有这样一种现代性的优越感;如果我们今天生活的本质和传统生活的本质是一样的,那么你凭什么说现代的就是进步的,不现代的就是落后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断裂意识是非常明显的,我们每一天都在不断地调动这种断裂意识,不断地调动起这种断裂的观念,我们不断的在强化这种意识,不断的在强化作为现代人的一种优越感。这种现代性的傲慢,我随便举个例子,在教育理念上,这种现代性的傲慢表现得尤为明显,我们现在,我们这个国家流行着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大家认为正确的教育理论,而且这些新的教育理念往往都未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往往我们却信以为真。比方说,快乐学习,学习怎么可能是快乐的,蛹要化为蝶不经过痛苦的挣扎怎么可能,成长怎么可能不付出努力。所以我们那个时代,我记得80年代的时候——我看着你们仿佛是恍如隔世的感觉,当然我每一天都是恍如隔世的感觉——我们在你们这个年纪的时候,我们那个墙上贴的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非常清楚,所以结果现在这些未经时间和实践检验的教育理念充斥在我们头脑当中,肆虐,完全未经调查,完全未经研究,我们就认为我们是对的,所以我总是和我的朋友讲,我说,你千万不要认为我们这代人比我们的父辈更会教育,你要真的认为你比你的父辈会教育,你先把你的孩子教育到你这个高度再说。我儿子出生以后,我就对我老妈致敬,我常常和我太太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看看你婆婆,把你的儿子培养成你婆婆的儿子这样吧,(笑)你有这个把握吗?你有什么可骄傲的,你有什么可自豪的?我常常对我朋友讲,别拿那些新的教育理念教育自己的孩子,你拿那些未经时间和实践检验的理念教育你的孩子,你恨你的孩子得恨到什么程度啊,你敢拿他做实验品,教育这事儿已经经历了两三千年了,两三千年的人们都不是这么教育,就你这么教育?你居然认为自己是对的,不荒唐吗? 

     

     

    所以回到这个地方来,这种现代性的优越感到处都是,在所有的细节里都渗透着这种现代性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来自于这种断裂的观念和断裂的意识,现在的问题是断裂到底有没有用?如果谈古今之变的话,我们会发现古今之变是每个时代都要面对的。人类历史我认为有一样东西确实是一往无前在发展,不管你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这样的东西一往无前在发展,这就是技术,人类就是这一件事挡不住,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像我这么顽固的人,拒绝各种新的现代性东西的人,不也慢慢的会发现你离不开啦,当你所有的朋友都在用手机的时候,你不用手机就会觉得很怪异,我扛手机扛了多少年了结果没扛住。我们现在还有抗的住的呢,上次给你们做演讲的贺老师就扛得住,他扛得住,他觉得我扛得住,我给他打电话老找不到他,他不告诉我他的手机号,他一找我就找到了,因为我的手机号他知道,后来我就和他讲说,以后你要是不给我手机号,你以后别打我手机,别到时候总是你在明处我在暗处,(笑)这个成什么关系了是吧。全是这个样子那你是扛不住,你怎么办,技术在一往无前的发展,你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你是像老庄似的乡愁也好,你还是像某些人那样去拥抱他也好,他都在一往无前的发展。中国历史上确实有一股一脉相传的极其强大的力量,这股力量是反技术的,这脉非常强大的力量指的是老庄思想,我常常讲老子和庄子本质上就是前现代的乡愁,在前现代时期,在文明充分发展的情况下一种怀乡的情绪,他们讨厌技术,他们认为人类最大的麻烦就是技术的不断发展,所有的麻烦都源于这件事。我常常讲,如果起老庄于地下,让老子和庄子来统治这个世界,他们第一批要干掉的一定是科学家(笑),因为他们认为这才是人类最大的麻烦。当然我们不可能让他们统治这个世界,我也不希望他们复活过来,因为我是个理工男(笑),那不管怎么说,回到这个地方来,回到我们讲技术不断发展这个方面来,那么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是古今持续不断的变化,所以孔子、老子那个时代有古今之变的,你不要以为那个时代没有古今之变,那么那个时代为什么能够产生出孔子、老子那样伟大的哲学家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个时代的巨变是空前的。到了汉代的时候,那个时代难道没有变化吗,秦汉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的时代的转折和历史的转折,那么在那个时代里头难道他们没有面对古今之变的问题吗?到了唐宋的时候,我们一般知道唐有一种不被历史界普遍认可的一种讲法,叫“唐宋转型说”,当然这个“唐宋转型说”在历史界争议比较大,但是我多年是支持“唐宋转型说”的,我一直坚定地认为唐宋之间又是一大巨变,那么唐宋之间这一大巨变之后,到了北宋的时候,面对这样的时代巨变,难道北宋的哲学家没有面对古今之变的问题吗?他们都面对,但是他们怎么理解古今之变呢?他们难道看到了古、今之间的,真的,难道他们真的看到了古今之间有那样的我们潜意识里的那种断裂?没有。老子怎么回答这个问题,老子关于古今问题怎么讲,《老子》里面有一句话“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通过把握古代的道就能用它来驾驭和解决今天的各种问题。《论语》当中也有这样的话啊,当然不是明白的用“古、今”这对概念说出来的,《论语》里面孔子有一个弟子问孔子,那个弟子非常有名,叫子张,子张有一天问孔子,“十世可知也”,一世呢按照朱子的理解就是一个王朝,就是一代,一个王朝,那么“十世可知也”,子张的问题是几千年以后人们的生活我们还能了解吗,那么孔子做了一番非常简单的分析之后得到一个结论“虽百世可知也”,不要说十世,不要说几千年以后,哪怕几万年以后,人们的生活本质也是可理解的,那说明在孔子看来生活的本质变不变呢?不变。那这样一个思想到了秦汉,秦汉之际中国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我们知道秦汉之际的巨变:废封建立郡县,贵族制消亡,新的郡县制,或者我们用不怎么严格的语言讲,一种新的官僚制建立,其实秦汉以后,中国的这个制度叫做郡县制,用中国自己的话来讲,你不要用马克思主义的五阶段历史来分的话,那我们知道从封建到郡县,秦以前是封建制,就是贵族制,秦以后叫做郡县制,其实就是官僚制,这么大的变化董仲舒怎么讲,面对这么大的变化董仲舒有一句名言:天不变,道亦不变。从古至今,天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从古至今,道就是这个样子。北宋哲学家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我就不讲了,我都已经讲了好几个伟大的哲学家了。那么他们这种理解对不对,这个时代已经到了,因为我们这个是个启蒙时代嘛,启蒙时代也就意味着甭管谁说过的话都得拿到我们的理性面前接受拷问。所以康德的那个对启蒙的理解,我到现在还觉得是对启蒙最好的理解。康德讲什么是启蒙呢?所谓启蒙就是人的成熟状态;而什么又是人的成熟状态呢?所谓人的成熟状态也就意味着人能够充分的运用自己的理性来思考、来判断、来抉择,这个就是启蒙时代,也就是说启蒙意味着理性占主导的时代,理性居支配地位的时代,那么这种理性居支配地位的时代决定了它要求每一个人用自己的理性来负责,我觉得这个非常的了不起,对于一个心智足够成熟的人来说,甭管谁说过的话都得拿到我们的理性面前接受拷问。孔子的确伟大,但是孔子每句话都对吗?孔子没有自己的局限性吗?当然有啊。哪个人没有自己的历史局限性呢,或者我们说历史针对性,所以我们说你读《论语》你要记住《论语》里说的道理,大部分道理是普遍适用的道理,有一部分道理是有时代针对性的道理,他们的道理有时代的合理性,你比如说,孔子讲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哪个时代都在讲;孔子讲“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哪个时代都在讲,这些道理都是有普遍意义的。但是孔子有没有时代局限性呢,孔子当然有啊,孔子那个时代是讲男尊女卑的,所以孔子影响最大的话之一、受人批评最多的话之一就是那句著名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个地方我稍微解释两句啊,孔子可没骂女子是小人啊,这句话你得读懂了。当然呢,有的人为孔子辩护,特逗啊,“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呢有两种典型错误读法,标错,叫标准错误答案,为了给孔子辩护,说孔子可没骂女人,这句话根本没谈女人,一种读法是:“唯!女子与”,这个与是个语气词,女变成汝,所以这句话具体的翻译就是:“哎,你呀,小人为难养也”,(笑)没女人什么事,这也是一个善意的解释啊。这是一种解释,还有一种解释就是于丹提供的一种解释,于丹同学说,这个小人不是小人是小孩,因为在于丹同学看来呢,把女人和小孩放在一块呢看起来贬义就降低了,其实我觉得这个贬义更强了,我觉得这是对智力的侮辱(笑),这个不能接受啊,不知道于丹女士怎么想的。当然这些年老有人批评于丹女士,我觉得不厚道,对于一个业余人士来说,我觉得我们还是抱有一个善意的态度啊。我帮于丹女士辩解两句啊,我觉得于丹女士虽然肤浅,但是她温暖。所以,我多年一直讲于丹无公害,就是说温暖的肤浅也强过阴暗的深刻。这个世界阴暗的东西太多了,所以首先我们要回避阴暗啊。不管她了。那么“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两种读法,一个是把女子读成了“汝子”,又说汝子就是讲你,这个不对,因为在《论语》《孟子》乃至同时代的书里面没有这样的用法,这种解法是不行的。另外呢,说小人是小孩,在那个时代没有这样的用法,讲小孩有非常多的讲法,有“孺子”,有“孩提”,有“童”,有“童子”,有各种各样的讲法就是没有“小人”这种讲法。这句话不用怎么解释,这话呢直接读就行了,孔子说的非常清楚,女子、小人中间有一个与,这句话恰恰说明在孔子心目中女子是小人还是不是小人呢?对吧,这不恰恰讲孔子认为女子不是小人,对吧?但是呢,这句话当然是孔子的一个人生感慨,当然我从来没想过为孔子辩护啊,因为我们不了解孔子的感情经历,(笑)真的没有资料,我倒也不是完全没兴趣啊,就是确实没有资料。据《礼记·檀弓》篇的一些材料的细节看,好像孔子居然离过婚,这事我拒绝接受,孔子都齐不了家那我们还有什么指望呢。这个不能接受啊,这个肯定是误记啊,估计是孔子的儿子离婚的事误记在了孔子的身上(笑)。当然我们又不知道孔子的感情经历,孔子的这句话是说,女子和小人在一个地方有共同点,就是比较难于相处,比较难于打交道,后面的意思呢是近不得远不得,这句话是孔子个人的感慨啊,我认为孔子说的不对,(停顿)其实我心里觉得是对的(笑),开玩笑啊,玩笑话。不能得罪人,我越来越发现儒行社的女同学越来越多(笑),将来真正的把儒家发扬光大的恐怕要寄望于女同学了。当然这个玩笑归玩笑啊,回到这个地方来,就这个地方体现了什么,孔子无论如何是讲男尊女卑的。那么我追随孔子这么多年,我也追随孔子讲男尊女卑吗?不,那怎么能讲呢,对吧。在一定意义上,孔子也有他的局限性,老子也有它的局限性,老子说的每一句话就对吗?老子说的每一句话你都得有限定啊。因此老子、孔子,他们认为不管时代怎么变时代的本质都不会变,这事我们还真得好好思考。我们不说别的,就说智能手机的普及,就移动互联网这一件事把我们的生活改成什么样子了。

     

    现代性没有诞生别的,它诞生的是空前强大的自我观念,空前强大的自我观念。这样一个空前强大的自我观念的出现导致的结果是人们对待自我的态度发生根本的改变,进而人们对待他人以及对待整个世界的态度都发生改变,于是导致的结果是,各人各种各样不同形态的不同程度的个人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泛滥,在每一个角落里泛滥,难道不就是这样?随着个人主义的泛滥,那大概后果就非常严重。这种个人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的泛滥带来的结果,在个体生活层面它带来的是,幸福感的普遍缺失。过去三十多年我们整个中国的知识界,尤其是人文知识界,我们现在的中国人的精神状态,我们中国人的文化状态,知识界是要负重要责任,尤其是人文知识界,你要做出深刻反省。为什么我们一张嘴就如此悲观?为什么我们已经早已养成习惯性的自我作践,而且在自我作践中充满了快感?你作践自己起来真是充满了快感。整个过去的知识界30年证明出来的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人天生就是自私自利的,所以人就该自私自利。听懂了吧?你看看我们的学者每天都在干什么,这里面尤其是学经济学法律的,这里当然没有任何排斥贬低的意思,我们经济学的教授和法学教授,一般都是从个人自我权利出发,天天都在宣传这里,人天生就自私自利所以就该自私自利。我们国家甚至夸张到了居然想把一句话叫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写进宪法里去。连美国宪法里都不敢写这句话。我们居然想把这写进宪法,这种事都有。好吧,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带来的结果是一个人欲横流的世界到来了,但是我们常常问你一句话,问你们小孩子知道什么呢对不对,你们没有那么丰富的人生经验,哪怕你是富二代,你毕竟不是女王的那个孩子吧对不对,所以你还没糟糕到那个样子,对吧?你们毕竟年轻人,我去给企业家上课,你们人欲横流了你们幸福吗?他们,我看他们的面色都很晦暗,越人欲横流怎么就越不幸福?你每天都在追求自己的私利,没有人阻止你追求自己的私利,你居然越追逐越不幸福,你还坚定的认为你的人生道路是正确的?你不觉得挺奇怪的吗。那为什么?以我个人的经验,虽然我的人生经验不丰富,但是毕竟活了四十多年,虽然我的人生简历非常简单,我的简历一行就可以写清楚,6岁入学至今,一直没有出校门。今天这个世界的样子我也不是不知道嘛对不对。那么以我的人生经验,就我的观察,我就没见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是幸福的,我见过幸福的人普遍有分享的意愿和习惯,以及有忘我的精神。为什么呢,为什么会这样?很有意思,这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为什么越自私自利的人越不幸福,我给你们推个逻辑,非常简单的逻辑。因为自私自利的人太自我,太自我这三个字是我们今天大部分人烦恼的根源,你的烦恼是没来由的烦恼,是庸人自扰的烦恼,这种烦恼就三个字的原因,太自我。那么太自我的人得失心就重,得失心重,一个人只要得失心重,他这辈子就只剩下一句话,就是患得患失。没得到的时候焦虑自己怎么才能得到,得到以后就焦虑怎样才能不失去。“苟患失之何所不至”,对吗?

     

    自我中心主义的泛滥带来的第二个后果是,社会基础日益脆弱濒临瓦解。今天,不能再谈牺牲了吧,也不用谈奉献了吧,谈这些都太奢侈,今天哪怕我们能谈责任或者义务,都已经变得很稀罕了。我们天天说的都是权利,我们每天想的就是权利,没人想我凭什么有这样的权利、我承担了怎样的责任、我配有这样的权利吗?怎么会有没有义务的权利呢,当然反过来没有没有权利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关系。但是,我们就想着所以这个带来的问题非常严重。这种空前强大的自我中心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现代性所带来的,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哲学特征,我不多做分析,直接把我思考的结论给你们。

     

    第一,欲望的无限膨胀。欲望的无限膨胀是推动我们这个世界发展的根本的原动力,我们今天的每一步发展都归结于欲望的膨胀,所以什么叫做拉动内需,就是发动欲望、诱导欲望。所以广告为什么始终居于我们社会的核心,对吧。我记得有一次看一个广告把我逗得,海飞丝的广告吧,专门防头皮屑的那个。一个女士洗完了头哗的走在街上,长发飘飘漂亮极了,旁边一个洗发专家说,有头皮屑。没有啊哪有,拿出一个小黑片来,记得吗?一拿起,哇居然有三片头皮屑,这还得了,赶紧一洗,洗完之后只剩下一小片了。说明这个去屑率高达60%以上。看完后我不解啊,按照广告的逻辑就应该一片不剩才对,后来我仔细想想,这个逻辑是这样,得留一片,否则这产品就没法升级了。所以广告啊就是喜羊羊和灰太狼的结尾,灰太狼每次结尾都说我还会回来的。基本就这个格局,所以你回头就看一个道理,每天看到的就是这个样子。

     

    这是第一个特征,第二个特征是人生意义的普遍缺失。今天有坚定信念的人非常非常少,大多数人获得非常茫然,我们为什么活着不知道,反正我们知道好死不如赖活着,这是我们活着唯一正确的理由。活着没劲死了更没劲,这就是基本的理由,你还有什么其他理由呢?你在街头看到的芸芸众生,基本上目光游移神色恍惚表情暗淡,像我们今天这个教室里的人目光如此坚定的同学不多。就是回到这个地方来,人类为什么会活得如此茫然呢?个人主义必然导致人生意义的缺失,这是我的基本概念,因为个人主义的强调我最重要,既然我最重要那么没有任何东西在我之上、比我更重要,那也就意味着我不再从属于任何人从属于任何事任何东西,这表面上是一种自由,对吧,但是我们不再从属于任何人任何事了,我们没有负担,这不是挺好的吗?但是这样没有负担,带来的、付出的代价是人生的彻底失重,对吧。因为你丧失了把自己的有限生命放置在某个重大、伟大传统和崇高事业当中去的努力。人只有把自己的有限生命放置在某个重大、伟大传统和崇高事业当中去,我们在这个伟大传统和崇高事业当中占据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我们才能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否则你到那里去找呢。我对人生意义的理解,我直接给你们我的答案。我的理解就是,活着的时候我们努力建设一个什么世界,死了的时候我们留下一个什么世界。这就是我们人生的意义,我来这个世界一遭,我们要留下一个什么世界,创造一个什么世界,这个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难道还有比这个更伟大的意义吗,对吗?不就是这个道理吗。但是我们不可能找到这个答案,因为,我最重要,没有人在我之上,所以人生意义缺失了,大家活得茫然。那么这样的哲学特征,它带来的、引申的,我们如果对整个现代性的哲学问题做一个概括总结的话,现在最根本性的问题,我把它总结为四个字,虚无主义。就是尼采当年说的虚无主义,这个不是我的发明。随着虚无主义的泛滥,如何解决虚无主义问题呢?其实虚无主义问题从19世纪末在尼采的哲学里面开始出现,当然不只是尼采在讲,但尼采讲的影响是最大的。伟大哲学家尼采在他的最后一部哲学著作中的开篇第一句话,就是讲欧洲的虚无主义问题。随着20世纪欧洲虚无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那么欧洲的虚无主义开始泛化为全球范围的问题。随着20世纪欧洲虚无主义的泛化,导致整个20世纪哲学普遍把如何克服虚无主义当做自己最重要的主题来加以面对。当然我现在不得不说,20世纪的哲学遗产不足以解决虚无主义的问题。20世纪的哲学家,其实有非常多的深刻的伟大哲学家,比如,我想在座诸位都知道的,德国的海德格尔,他对虚无主义问题非常关注,他反复在讨论虚无主义的问题,对虚无主义的来源、虚无主义的深刻影响他都有非常深入的分析。但是如此深刻的分析,我读海德格尔读了那么多年,终于还是在十几年前放下了,不读了。不读的原因是什么,这个哲学挺好,挺深刻,但是解决不了问题。20世纪哲学普遍有这个毛病,能提出问题能分析问题,就是不能解决问题,正应了当年马克思的那句话,哲学家关心的是如何解释这个世界,而真正的问题是如何改变这个世界。我多年都讲,一种思想甭管有多深刻,只要它无法变成改变世界的力量,那么这种思想再深刻,它也没有太多的意义。20世纪的哲学普遍有这个问题,留下的多是线索,但没有真正解决问题的东西。我现在讲这个话,可能你们不见得会认同,也许20年以后你会明白我说的是对的。欧洲衰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是令人震惊的,从二战以后,到今天,短短70年的时间里,欧洲衰落到这个样子是令人震惊的。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艺术、科学、哲学,欧洲都已经不再产生真正像当年那样出现的伟大的东西。你现在看看今天拿诺贝尔奖的人,你觉得他们跟爱因斯坦有的比吗?对吧,跟薛定谔那批人有得比嘛?好像没办法比吧。哲学家,全世界范围内已经30年以上没有出现哲学家了,福柯以后就没有值得关注的哲学家,再加上德里达也死了,只剩下个老迈的哈贝马斯,已经基本上不能思考的哈贝马斯,那还有哲学家吗?你再看欧洲的政治人物,是猥琐的。全都是奥朗德这样的没用的家伙,难得出现稍微有点政治家品德的,也就默克尔才算政治家,其实还是东德培养出来的。不多讲了,所以现在我插那么一句话是想告诉什么,恐怕现在真正现代性问题的根本解决,我看来,希望在中国。我们这个国家,根据我的判断距离能够产生伟大的哲学家,不了。到底在哪,不知道,应该就在我的弟子当中吧。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没有根本性的哲学出发,是解决不了的。那么克服虚无主义的问题,我们后面的内容会来看。克服虚无主义这个问题,儒家智慧能够给我们什么样的帮助?我原来更想给你们讲幸福的问题,今天想变一下,想讲一下劳动的问题。当然劳动和幸福是有关联的,我正在写一本自己的书,正在写,当然有一些思考,我简单说一下,我可以和你们简单说一句,我为什么说劳动这个问题。我一直觉得,恐怕未来的哲学、解决世界问题的哲学、解决现代性世界问题的哲学,有人说要在东方产生。我觉得东方不确切,具体来说就是在中国大陆上,别的地方都不行。我负责任地说,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具备了几个条件。

     

    第一,文明的积淀足够丰厚,这是很重要的。近代文明在中国大陆的积淀已经足够了,你不用看别的,你就看汉译名著,现在已经积累了多少。我们中国人努力汲取西方文化,所积累下来的那些翻译文字已经浸透到我们汉语当中的文字,其实你研究西方的哲学都不用研究西方的真正意义上的正在西方发生的或曾经在西方发生的西方哲学,你就直接研究汉语当中的西方哲学就已经了不起了。这个积淀是如此的丰富。这是第一点,产生伟大哲学的条件。

     

    第二点是,时代问题空前尖锐,时代问题不够尖锐怎么能促进思考呢?所以现在以思想为业的人生在今天的中国是多么的幸福,没有一刻能让你停止思考,真的很幸福。每天都在用思考来安顿自己,每天都用思考来安顿别人。我现在基本每天都在路上,要么是充电的路上,要么是去发光的路上。我每天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到哪都要去清除那种悲观的、绝望的情绪,所以我老觉得我的工作有着太阳的幸福。其实每个人的工作都应该有太阳的品质,劳动本身就有太阳的品质。

     

    回到这个地方来,我们说这个伟大哲学的产生不远了,还有一点,我们这个语言自身的丰厚。汉语之丰厚,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你都不用读书,如果你真的有一个特别敏锐的耳朵,你就在日常语言中,在大白话里,你都能听到那个丰厚智慧的积淀,当然有的时候是碎片,当然你需要这个碎片然后去找。那天我在路上看见两个小流氓,脱口而出引用经典,“自作孽不可活”。说完这个把我欣慰得啊,瞧瞧我们流氓的素质。两个小混混一脱口而出就是《尚书》啊!这不是《尚书》里的话吗?文明积淀的丰厚,你看这个语言的厚度,太厚了。你有书看都不用查字典,你就看这个字猜都能猜出特别有意思的意思来,比方举个例子,凡是带“艮”字的,八卦里有一个艮卦,凡是带这个字的,都一定有“止”的意思,但是“止”的方向不一样。进退的退,这是带艮字边的;无垠的垠、有限的限。当然有个字很奇怪,狠毒的狠,也是艮字边。你猜都能猜出来这句话到底有什么,狗能知止就叫狠,狗能停下来能忍得住的,所以这个“狠”字包含的是忍。你去看那个《狼图腾》,狼在准备出击之前它要坚忍,它不能贸然出击。这叫忍,很这个道理听懂了吧。银行的银居然也带,它告诉你什么,在挣钱这件事上要知止。别没完没了的,人没完没了能成啥呢。汉语这个字,钱,和犯贱的贱长得多像。我老觉得贱字就是钱字,因为带贝字边。那个贱字才应该是钱。所以把那两个字往那一放,我常常说那两个字往那一放就一道理。一个人眼中只有钱,这个人就只剩一个字,贱。孟子当年讲贱丈夫,就在这。大丈夫的反面就是贱丈夫,我建议你们去查一查,孟子谈贱丈夫是怎么讲的。汉语的丰厚啊,还包括另外一点,汉语不仅丰厚而且简洁,所以什么叫中国。我们说的是这个民族化,当然这里面有少数民族的问题,但我们不是说大汉民族太强势,我们说的是传统文化这个问题。汉语无论如何都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而且我们越来越发现汉语的优越性。我们的音节都是等长的,英语的词有时要绕好几个弯,我们没有,我们就是一下子。所以中国人从小数学就好,因为背诵九九表非常容易。所以你问卡梅伦八乘九是多少他要算半天,那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人家的语言不像我们有如此简洁的优美。按我们的语言,你教三岁的孩子九九表半个小时,如果他背不下来,那么他只能去做政客,他基本上做不了对于人类的知识、智慧有关的学问。

     

    不管你怎样理解未来的中国,未来的中国不管怎么发展,她总是根源于中国最传统的智慧。当然是以儒家智慧为主体,而不能说只有儒家智慧。对于中国文化,我特别欣赏余敦康先生的一句话。年轻的时候挺反感这句话,后来越来越觉得这句话是高度概括而且准确的。余敦康先生认为中国文化是儒道互补的文化,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当然今天我重点还是讲这个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根基是对世界的理解,我们从这里讲起。儒家文化对世界的理解强调世界是一个生生不已的过程,那什么叫做“生生不已”?不同的民族都能看到变化,世界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一点我相信没有人会去质疑。但是不同的民族看到的变化是不一样的,对于变化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古代的印度人看到了世界的变化,但他们看待世界的变化是充满悲观色彩的,他把它理解为“无常”,你通过“无常”就能看到在佛教诞生的时代,那个时代古代印度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中国人看到了变化,不说这是“无常”,说这是“生生”。什么是“生生”?“生生”就是永恒创造。那回到这个地方来 ,一切的根基都从这出发,这是我觉得理解儒家文化,理解儒家哲学的起点,未来的儒家不管怎样发展,你都要从“生生”这个词来出发。由于天地是个生生不已的过程,关于这个的哲学上的论证我就不跟你们讲了,讲起来太过复杂。我说两三个转折你们可能就跟不上了,没必要,以后你们再慢慢的思考。但不管怎么说,既然天地永远在生生不已地创造,人就要效法天地,所以有一句关联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就是你要效法天地。天地在永恒创造,你也要去永恒创造。那我们到这个地方来,我们从生生讲到自强不息,自强不息讲的是什么,讲的是生命力饱满洋溢的状态。所以我讲,儒家德性的等级是和它生命力的等级相呼应的。德性的等级越高生命力的等级越高,生命力的等级越低,当然这个指的是内在德性的生命力,这个人的的德性等级就越低。从生生出发,我们能引申到儒家最核心价值——“仁”。“仁”为什么和“生生”有关呢?核桃仁花生仁吃没吃过?那个东西为什么叫“仁”?因为那个东西是植物种子最核心的部分,它包含了植物的生机,所以那个叫“仁”。所以“仁”这个东西和生命是有关系的,和自然生命力,饱满生命力的保持(有关系)。自然饱满生命力的保持,和在这个保持的过程当中我们的不断创造,这是关联在一块儿的。这是“仁”这个根本的观念。我这里的很多思考过程没办法和你们细讲。孔子讲“仁”讲了那么多,《论语》里面这个字出现了大概109次,他每次讲的都不一样。每个弟子问孔子“仁”是什么意思,孔子的回答都不一样。我在这里给你一个最直接的答案,“仁”指的是心灵的最高主动状态,这种最高主动状态就是人的生命力最饱满洋溢的状态。这个是关联在一块儿的。这个地方你们自己慢慢去体会,思考过程我不跟你们细讲,你们用这个道理可以去贯通。当然“仁”这个字还有不同的讲法,但总之从这个地方来。从“生生不已”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再到“仁”这个核心价值,再到“仁是心灵的最高主动性的实现”,人的这种精神状态,儒家的这种精神状态我想你已经知道了。所以儒家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消极懈怠。什么叫恶?懈怠就是恶。什么叫恶?消极就是恶。人怎么可以把自己活得那么颓唐呢?你活得这么蔫头耷脑的,难道你活着就是为了否定生命的意义?你向我们证明只要你活着这个世界就没有意义?你到底要干什么呢?人就非常有意思,同样一件事儿,蔫头耷脑你也是做,饱含热情你也是做,但是这两种做做的过程和结果都不一样。我们喜欢什么样的人?我们都喜欢激情澎湃的人,我们都喜欢生命力饱满洋溢的人,我们年轻的时候都喜欢摇滚,我们那一代人没有不喜欢崔健的,我们那一代人不喜欢崔健的个别的人普遍都受到鄙视。《一块红布》都不知道,那我们可——有一次我带儿子看崔健的演唱会,那一年我儿子八岁,那天我感冒,去看崔健的演唱会。本来那天晚上还有儒学讨论会,在儒学讨论会和崔健演唱会之间,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崔健演唱会。到了现场,发现每个座位上都放着一块红布,去了之后一下子就把红布围在脑袋上,我还给儿子围上,我们两个合了一张影,接着我们就跟着崔健嚎了一晚上。出来之后嗓子完全发不出声音了,就嘶哑着嗓子,路上我一直在沉思,他问我“你干嘛呢”,我在想一个问题,如果孔子活着,他会不会喜欢崔健呢?经过思考我觉得,至少不会太讨厌。他拥有旺盛的生命力。他有缺点,但它的缺点更多地来自那种不可遏制的爆发力,这个是我们需要理解的。当然你们现在可能不了解崔健的那种感受了,但这是我们那一代的偶像。我们回到这个地方来,生命应该是饱满洋溢的状态,人不能是蔫头耷脑的。你就来看出租车司机,你看不同的出租车司机完全不一样。其实大家收入都差不多,但有的出租车那个躁啊,前面没车他也躁,前面有车他也躁,拐个弯儿他躁,遇到个红灯他也躁,搞得你心情特别不好,当然我现在已经不受他们的影响了。有的人,你知道老北京人有早年“八旗子弟”的那个范儿,有的人开着出租车仍然有八旗子弟的范儿。他们祖上曾经把如何斗蛐蛐变成学派的。这样一个玩世不恭的群体,但他们的身上有一股挺令人羡慕的劲儿。人家也开出租,人家玩儿个核桃,人家玩儿个葫芦,听个京韵大鼓,这是第二个等级我觉得已经比刚才那个好多了。还有的人更好,当你面对他的时候你会发现他有一种职业的尊严。他们在最平凡朴素的生活里,最黑暗、最底层的工作里,居然闪耀出令你敬佩的光彩。他也急着挣钱,但他看到斑马线前面的行人的时候他会慢一脚,那些开着宾利的人都办不了。我看到与很多企业家开着好车我说你们也配开好车?瞧你们把那车开得和胡同串子似的,开一个宾利就在那儿绕绕绕,你就不能优雅一点吗,你就不能从容一点吗?你还不如人家开那个夏利。人家开夏利的遇见斑马线上有人人家踩一脚,人家路上遇到人他哪怕已经下班了,真能看到这样热心肠的司机,天气不好,有妈妈带着孩子,看着挺着急的,他都已经下班了,就能开着车把人带回去这就算了。这人就有了职业的光彩。人就是这样子。我们改变不了被抛在什么地方,我们每个人都被抛入自己的生活。你恐怕有些东西你决定不了,虽然我们可以努力地改变,但是有些根本的东西你决定不了。但是不管怎样,你可以决定你面对这个生命的时候,你的根本的态度。可以闪光,不管在什么地方,关键是你这股热情。那种来自生生不息的心灵最高的主动性。从心灵的最高主动性在进一步看,这种主动性有不同的等级。

     

    第一种是浑浑噩噩的,有一部分人是这样,环境怎样他就怎样,环境好他就好、环境糟他就糟、恶人多他就恶、好人多他就好。别人都吐痰他跟着吐痰,别人跟着抱怨他跟着抱怨,这人活得非常虚幻。这种人就是主动性弱,他永远在环境之下,永远被环境局限。这种人不是说“不好”,而是“不仁”,就是活得没结构,他比恶人都糟糕,恶人有的时候都活得有结构,这种人一点结构都没有,这种人孔子最反感。孔子有一个词给这种人,叫“乡愿”,就是活的没结构,随波逐流,别人怎样他就怎样。这是一个层次。孔子说“乡愿者,德之贼也。”

    我们再说第二个层次。这个人已经有了一定的结构,但他把追逐私利作为自己唯一的目标,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追逐私利来。这种人表面上一看是挺好,但你看他真正的这个生命力,其实是容易被混淆的。有的人的生命力仅仅来自一个字“欲”,他想要的,完全就追求这个对象,那么这个人他的一切就被他所追求的对象所左右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说,第一,他的幸福与否,他的生活状态,完全取决于是否得到他所追求的东西,所以他对外物有一个比较强的依赖性。什么样的人会幸福?你的人生趣味对外物依赖得越少,你有一种几乎不依赖于外在环境的趣味,你是一个特别容易幸福的了;如果你是一个对着墙壁都能看到丰富性的人,你就是一个无比幸福的了;如果你是一个拿到一本数独书都能很开心地算一晚上的人,你就相当幸福了;如果你是只要能跑个步,做这种最简单工作的时候,你都能感到非常满足和快乐,你的快乐是不可剥夺的。你在监狱里都可以跑,而且外面还有人为你站岗。但是如果你说我必须要得到什么才能幸福,你的生活的好与不好、你的生活的水准与高低就完全取决于对象了,你对外物的依赖就太强了。但是不管怎么说这起码还有个结构,但这个层级对外物依赖太强。

     

    第三个阶段,人的这种主体性,人开始能够把所有的物作为自己的客体,作为自己的对象,自己高扬自己的主体性。他在环境之上,他不被环境改变,他在所有的环境中都能展示出自我。这个叫“无入而不自得”,他不被环境所左右。孟子当年讲“不动心”其实讲的就是这个。不被环境所左右,不管你什么样的环境我能够持守自己。但是这种主动性我们还只能说是一种消极的主动性。那么更高的主动性是什么?更高的主动性是我们不仅能够高过我们的环境,我们还能够把内部的结构赋予环境,赋予客观的对象。所以什么是劳动,我在这里已经衍生出了更高的主动性。这段时间一直在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中提炼了24个字,我直接批评这24个字不太好,但是我觉得他说的不凝练。哪有那么多字啊?用八个字说不清楚还说它干啥?甚至两个字就能说清楚,偏偏这24个字漏掉了最重要的两个字,这两个字是什么,就是劳动。在所有的价值观里,经过我认真的分析,只有这么一种价值,是即是社会主义,又是传统文化的,这就是劳动。社会主义核心的理念就是劳动价值。为什么我说中国的价值观要讲劳动的呢?劳动其实就是赋予物质以结构,把物质的结构改变到符合人类目的的方向上去。这个就是劳动。所以贺麟翻译《精神现象学》的时候,黑格尔说“劳动”这个词的时候说,劳动就是对事物的陶冶。其实你劳动并没有真正的创造出更多的物来,我们知道在低速空间,在牛顿经典物理学空间,质量是守恒的,当然实际上质量是不守恒的,但是在低速空间质量的变化非常微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我们可以说质量是守恒的。所以在低速空间你制造不出更多的物质来,这个没有问题。那你能改变的是什么,能改变的是物质结构。实际上人的结构就是把人的结构加到物质上,加到客观的自然环境上,也加到人之。怎么加呢?我们说“把我的意志强加给别人”,那哪儿行啊!基础的赋予结构应该是这样一种结构,就你赋予结构的时候你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一种结构,人与人的关系就应该是这样一种结构。我不愿意别人去束缚我,我也不要去束缚别人,这是我们讲的一个道理。在这个地方,我们不仅将人与自然的结构加到自然之上,也要把人与人之间的结构健康地建立起来,这都是劳动。而劳动为什么和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劳动与“生生”有关。你看我们汉语里面怎么讲劳动的?我们讲劳动是“干活儿”。“活”是个什么意思?是不是跟什么有关?我们做买卖叫什么?做“生意”。那回到我们这个地方那个来,也就是说在我看来,劳动就是人的体现,劳动就是心灵最高主动性的实现。有的时候我们在想人生的意义,我怎么能想得出来,想都是抽象的道理。我和很多人讲过,人生的意义真的不是想出来的,人生的意义是活出来的。你认真面对自己的生活,面对自己的世界去经营它、改变它。在经营和改变的过程中,我们将自己的结构赋予这个世界。不管大还是小,我们要么自己实现不朽,要么参与一个不朽的事业,我们都为世界留下点什么。有的时候我们留下的是不好的东西,我举个例子,我们乱扔垃圾我们就改变了一个物的结构,物的一种混乱的结构就出现了。赋予的结构好还是不好,好的结构是什么样子,不好的结构是什么样子,这我们需要思考,但是我们要努力为这个世界赋予结构,要去劳动。在劳动的过程当中塑造环境也在塑造自己,赋予对方结构的同时也在把对方的结构赋予自己身上。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彼此交互着饱满的成长。不就是这个样子吗?还讲那么多干什么?都会到我们这个主题上来,哪里有虚无?你朴朴实实地活着,你去看一个铁匠,面对通红的炉火,拿着锤子不停地锻造,沉浸在劳动的快乐当中,沉浸在忘我的快乐当中,你问他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他看你一眼说你有病吧,他在那个过程当中已经最充分地实现了生存的真理。你们知道中国历史上的嵇康吗?嵇康除了喝酒以外最爱的就是打铁,所以嵇康和向秀常常在大柳树下,两个人你一锤我一锤沉浸在忘我的快乐当中。在这个里面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庄子的东西已经出来了。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鞋子最合适的时候在于你已经浑然忘掉了鞋子和脚的分别的时候,这个鞋子是最舒适的,这个时候鞋的真理就在你脚上实现了。这种叫真理性真诚,真正内在于真理性真诚的人,不会矫情的说我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当然这个问题在哲学上不能这么解决,我们要去发现,所以回到这儿来。

     

    最后,这个谈的上虚无主义吗?没有,我们在各种虚幻的幻想中,我们把虚构的幻象执以为实,我们虚构出了把空前强大的自我观念,把自我当成这个世界上最真实的存在,把其他的东西都贬低为为自己服务的东西。那你怎么可能不虚幻呢?你如果能把自己的按宋明理学所讲的道理,按照宋明理学说的把人放在天地万物中看的时候,你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承载着天地万物的生生之德。所以《易传》中有一句话:“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什么叫做善?继天地生生之礼叫善。所以说活着的时候,配得上这个天地生生之德,到该没的时候,我们成为新的生命创生的条件。我们的彻底消亡在某种意义上就为新的生命创生了条件。所以这就是我们人生的意义,还怎么样呢?但是我们不知道,我们光在这想。想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是不可能走出虚无的,是不可能真正地走到幸福的生活里去的。所以我们的社团,不叫“儒学”。虽然我们里面有儒学,儒学是本。但我们的重点在哪?在儒行。儒行是数千年儒家精神在今天世界上的行走,儒行社是这种行走的具象。儒行社脚步,儒行社的足音,就是这种精神的回答。所以,我们重点落在这个“行”字上。最后我用海子的两句诗作为今天的结尾,特别短,我特别喜欢:“双手劳动,慰籍心灵。”我们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


     

    本文为2015年3月16日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士恒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杨立华先生在2015年春季学期士恒精品讲座暨云南师范大学儒行社成立仪式上的讲座录音整理稿。2016年春季学期精品讲座即将开启,敬请期待!

     

     


     

     

      
    添加我们的微信账号
    shihengjijinhui
    云南士恒教育基金会
      电话: 0871--63189123转8952  传真: 0871-63189136
      官网:www.shiheng.org  邮箱:yunnanshiheng@sina.com  地址:昆明市红塔东路669号
    版权所有:云南士恒教育基金会   滇ICP备15005048号